产品咨询:
电 话:0317-6670888
联系人:王总
电 话:17717796119
Q Q:857797693
邮 箱:hbchengzhu@163.com
地 址:河北省沧州市海兴县海安路1号
病死猪、牛、羊等畜禽的无害化处理是防控动物疫病、保障食品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的重要环节。以下是目前国内外常用的有效处理途径及技术方法,结合政策要求和实际应用场景进行说明:
一、焚烧法(高温焚毁)
原理:通过高温燃烧使病死畜禽尸体碳化、分解,杀灭病原体。
适用场景:突发重大动物疫情(如非洲猪瘟)时的紧急处理,或偏远地区、缺乏其他处理设施的场景。
分类与要求:
直接焚烧:在专用焚烧炉中进行,温度需达到 850℃以上,焚烧后残渣需彻底消毒并深埋。
热解焚烧:通过热解炉将尸体分解为可燃气体和炭渣,减少污染物排放。
优点:处理速度快,杀灭病原体彻底。
缺点:可能产生二噁英等有害气体,需配套环保设备;能耗较高,不适合大规模处理。
政策依据:《病死及病害动物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》(农医发〔2017〕25 号)允许在特定情况下使用焚烧法。
二、深埋法(生物降解)
原理:利用土壤微生物的自然分解作用,使尸体腐败降解,适用于中小型养殖场或分散农户。
技术要点:
选址:远离居民区、水源地、交通要道,地势较高且干燥。
深度:坑深不少于 2 米,尸体上层覆盖至少 1 米厚土层。
消毒:坑底和尸体表面撒布生石灰或漂白粉(比例 1:10)。
注意事项:
禁止使用塑料膜包裹尸体,以免影响降解;
规模化养殖场需逐步淘汰传统深埋法,采用更环保的处理方式。
局限性:占用土地资源,可能污染地下水,仅适用于无害化处理条件有限的地区。
三、化制法(高温高压降解)
原理:通过高温(130℃以上)、高压(0.3MPa 以上)蒸煮,使尸体组织蛋白凝固、病原体灭活,同时生成动物蛋白原料(如骨粉、油脂)。
分类:
干化法:利用蒸汽间接加热,处理后产物为干物质,可作为有机肥原料或工业用蛋白。
湿化法:直接向处理罐内通入蒸汽,产物经分离后得到油脂和骨肉渣(需进一步处理为有机肥)。
优点:
实现 “无害化 + 资源化”,符合循环经济理念;
处理效率高,单批次处理量可达数吨。
适用场景:规模化养殖场、区域性无害化处理中心。
设备要求:需配备专用化制机,投资成本较高,但长期收益显著(如油脂可加工为生物柴油)。
四、发酵法(生物降解堆肥)
原理:利用微生物(如枯草芽孢杆菌、酵母菌)的发酵作用,将尸体分解为腐殖质和二氧化碳,温度可达 60℃以上,杀灭病原体。
技术方式:
静态堆肥:将尸体与稻壳、锯末、微生物菌剂按比例混合,堆成条垛,定期翻堆,发酵周期约 2-3 个月。
动态发酵:在密封发酵仓内通过搅拌和温控系统加速分解,周期可缩短至 1-2 周。
优点:
环保无异味,产物可直接作为有机肥还田;
能耗低,适合中小规模处理。
注意事项:需控制含水率(50%-60%)和碳氮比(25:1-30:1),避免滋生蚊蝇。
应用案例:部分养殖密集区采用 “集中发酵池” 模式,由第三方服务组织统一收集处理。
五、工业化处理(协同处置)
模式:
与生活垃圾焚烧厂协同:将病死畜禽破碎后送入生活垃圾焚烧炉高温处理,利用现有设施降低成本。
与污水处理厂协同:通过破碎后通入污水处理系统,利用微生物进一步分解(需符合污水处理厂接纳标准)。
优点:依托现有市政基础设施,减少重复建设;处理规模大,适合城市周边区域。
要求:需确保破碎过程封闭,避免病原扩散;需与环保部门、处理厂签订协议,规范流程。
六、其他创新技术
水解法:利用强酸或强碱溶液分解尸体,生成无机盐和气体,适用于实验动物或特殊场景,但成本较高。
昆虫降解法:通过黑水虻幼虫取食尸体,幼虫可作为蛋白饲料,残渣作为有机肥,处于试点阶段。
等离子体法:利用高温等离子体瞬间气化尸体,无残留、无污染,但设备投资巨大,尚未普及。
政策与管理要点
强制报告制度:养殖场(户)发现病死畜禽需及时向当地农业农村部门报告,禁止私自处理或流入市场。
集中处理体系:政府主导建设区域性无害化处理中心,推行 “统一收集、集中处理、资源化利用” 模式,如通过财政补贴支持第三方运营。
全程监管:利用信息化手段(如 GPS 定位、视频监控)追溯处理流程,防止病死畜禽被非法利用。
资源化利用:鼓励将处理产物(如有机肥、生物柴油)纳入农业循环产业链,提高经济效益。
总结
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需结合区域养殖规模、经济条件和环保要求选择合适技术:
小规模分散处理:优先采用发酵法或化制法(小型设备);
大规模集中处理:以化制法、工业化协同处置为主,配套资源化利用;
应急场景:焚烧法作为补充,但需严格控制污染。
核心目标是通过 “无害化处理 + 资源化利用”,实现公共卫生安全、生态安全和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平衡。